石亭綠茶產(chǎn)于福建省南安市豐州鎮(zhèn)九日山蓮花峰。
蓮花峰的茶不僅是茶也是景物。蓮花峰石上刻有“蓮花茶(即為茶)襟”四個字,意為:站在蓮花峰上,往下俯瞰,盡是一片片綠油油的茶園。“蓮花荼襟”刻于太元丙子(376年)。這是福建省至今發(fā)現(xiàn)最早的茶葉記載,比唐朝陸羽的《茶經(jīng)》還早300多年。這說明蓮花峰茶早在晉代就已生產(chǎn)了,足見石亭綠茶的歷史是多么的悠久。
自晉至隋唐,蓮花峰茶發(fā)展很快。唐代詩人韓偓的詩曰:“石崖覓芝叟,鄉(xiāng)俗采茶歌”,可見采茶已是極普遍的事了。到了北宋,蓮花茶的發(fā)展,可謂盛況空前,登臨名山的學士都要在蓮花峰上覽勝斗茶。宋代傅宗教在《游蓮花峰茶懷古詩》中云:“天朗氣清,惠風和暢,男女攜筐,采摘新茶?!?刻于蓮花石背面右側)。蓮花峰上還有“巖縫茶香”(刻于蓮花石正面,公元1011年,泉州郡守高惠連題)、“斗茶而歸”(刻于蓮花石東面,公元1247年,趙師耕題)。
斗茶要有好茶,又需要有好水,這才能使茶的色、香、味得到充分發(fā)揮。在蓮花峰北側挖有一口井,名叫觀音井(現(xiàn)在仍在),“泉從石罅流出,泉水清冽,是泡茶佳泉”。南宋蓮花寺的住持僧凈業(yè),在蓮花石間發(fā)現(xiàn)新茶樹,采其芽葉,制后沖泡,茶味芳香醇爽,極度提神,后遂大力培植擴種,并致力于制茶技術,蓮花茶又進入了一個新的發(fā)展時期。
明正德年間,蓮花峰建石亭(今仍在)稱不老亭。因亭名通俗,茶也就稱石亭茶,因屬綠茶,故稱石亭綠。從此,蓮花峰茶就改稱為石亭綠茶。
清代,茶葉隨著對外貿(mào)易的發(fā)展,石亭綠暢銷東南亞各國,甚至遠銷英國。茶園隨之有較大的發(fā)展,以蓮花峰為中心,遠及九日山、石馬山、法華山等地,制茶工藝也有較大的提高。
到了近代,南安市豐州石亭綠仍保持著傳統(tǒng)的制作工藝及品質風格。
(1)石亭綠工藝流程:鮮葉一涼青一殺青一初揉一解團一復炒一復揉一毛揀一輝鍋-篩簸一成品。石亭綠茶的制作工藝精湛。
采摘:當嫩梢生長到即將形成駐芽前的1芽2葉采摘。要求幼嫩、勻整,帶有白毫。
涼青起著輕萎凋作用,能增強滋味醇爽度;殺青以揚炒為主,保持綠葉清湯;復炒復揉使茶葉緊結重實;輝鍋保持茶葉足干且色澤銀綠。
(2)石亭綠茶品質特征:石亭綠茶以“三綠”“三香”的品質風格而馳名。
其品質特征:外形緊結、身骨重實,色澤銀灰?guī)ЬG;湯色清澈碧綠;香氣濃郁帶有蘭花香、綠豆香及杏仁香;滋味醇爽;葉底明亮嫩綠。
來源:神州茶韻,信息貴在分享,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(lián)系刪除